笃信健行在基层|蓝色疆域里国信人的变与不变

6月30日,青岛国信集团“笃信健行在基层”主题演讲活动圆满落幕。选手们围绕活动主题,讲述基层一线的奋斗足迹,诠释党建文化的深刻内涵,彰显国信人的使命担当等一幕幕精彩令人久久回味。下面,让我们跟随着选手们的深情讲述,一起走进国信故事……

2016年我博士毕业后就加入国信集团,继续我的海洋征程。很荣幸在这里,和大家分享荏苒时光里,我在国信海洋人的笃信健行中感受到的变与不变。
个人之变
从“专才”到“通才”的成长之路
在海洋集团,我看到了这样一群追梦人。
他们有的曾深耕于海洋医药研发实验室,如今将专业积淀转化为投资眼光,用研发的严谨态度为每一笔投资把脉问诊;有的带着哲学思辨的智慧转型科研成果转化,在抽象思维与产业落地间架起桥梁;还有的从化学专业聚焦微观分子世界,转向科研资源整合,不断探寻不同资源发生化学反应的催化剂。而我,从分子细胞实验室走向渔业产业研究,在国信水产项目中寻找整合升级的“引物”和产业链发展的"遗传密码"。还有我们的负责人“海上花木兰”赵院长——从深远海养殖到多领域开拓,她用“经纬交织”的智慧,在渔业、食品、药物、航运、材料等广阔领域编织着产业发展的锦绣蓝图。
我们这群人:专业背景横跨理工文哲,工作经历涵盖研产销投,从专注单一领域的专才,正逐步成长为通晓海洋产业的多面手;从纸上谈兵的理论派,正逐步蜕变为脚踏实地的实干家;从被动执行者,转变为主动破局者。但不变的是,我们对海洋事业的那份赤诚,始终如一!攻坚克难的决心,从未动摇!在战略投资的战场上,我们深信:专业背景只是起点,产业洞察力才是关键;过往经验只是底色,跨界融合绘就精彩画卷。而在变与不变之间的远不止我们,每一个国信人都在他自己的国信舞台上蜕变、成长、发光、发热!
组织之变
从“单兵突围”到“舰队出征”
2024年11月,海洋集团正式启航。作为战略投资部的一员,我有幸参与了这场从“0到1”的创业历程。在集团董事长亲自部署下,我们联合德勤顾问,开展了为期四个月的战略攻坚:19个政府部门的深度调研、16场行业专家的访谈交流、92个案例的多方位分析、18次推翻重来的汇报版本......最终形成了海洋集团“一二三四五”战略规划蓝图。
海洋集团的组建,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四家公司的深度融合,是握指成拳,更是继往开来。我们以“笃信健行”为指引,要构建起五大产业体系:现代渔业与食品、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航运物流、海洋装备、海洋新材料。我们既要做链主,卡位产业价值链高端领域,也要去赋能,发挥资源组合能力,带领产业做大、做强、做优。从“单打独斗”到“生态协同”,我们正在书写1+1+1+1>300亿资产、>120亿产值、>10亿利润的产业传奇。
产业之变
在时代浪潮中锻造硬实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海洋产业的竞争已从“产量之争”"升级为“科技之争”,行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正倒逼我们要以创新突破发展瓶颈。“国信1号”养殖工船系列是否能持续成为引领第六次海水养殖浪潮的领头羊?即将动工的陆基循环水项目要怎样改写我国北方三文鱼养殖格局?BG136药物是否能加速成为全球第17款、我国第3款海洋药物?罗非鱼出海能否建立起“中国标准”话语权?要取得这些突破性进展,需要的不是墨守成规的专家,而是敢于突破的跨界者和探索者!需要每一个国信海洋人的共同努力!
未来,我们将聚焦产业布局,既要当好“先锋”,在自动化、智能化等海洋前沿领域实现创新突破;又要做好“链主”,用创新的模式带动产业链稳健、高效、协同发展。
回望这段征程,“变”是冲锋的姿态——从个人到组织,从技术到生态;“不变”是精神的底座。笃信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战略定力,健行是“把办公室搬到码头边、工厂里”的实干哲学。
作为青岛市唯一以海洋产业为主责主业的国企,我们肩负的不仅是经济效益,更是国家战略。我相信,当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引用中国海洋经济数据时,当全球患者用上中国研发的海洋药物时,当“中国标准”成为国际规则时——那里面一定会有国信人的智慧与汗水!让我们继续以笃信为锚,以健行为桨,在这片深蓝疆域书写属于国信人的时代华章!

撰稿:海洋集团 宋华玉
编辑:王照宇
审核:祁文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