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历的青岛大项目建设
青岛的活力缘于开放,对外开放为青岛积累了相对雄厚的经济实力,从而使青岛有能力建设一些大型重点工程。其中青岛在“十一五”期间确定的五大重点工程中,有三个落在了青岛国信集团的肩上。
2006年,市里委派我到国信工作,任总经理。巧合的是,从那时起三个工程便几乎同时展开了,我有幸历经了三大工程建设的始终。
胶州湾隧道,我国最长的海底隧道。它的建成不仅结束了青岛黄岛“青黄不接”的历史,还串起了山东半岛滨海大道的“黄金链”,加速了青岛对外的经济融合。
青岛大剧院,世界一流水准的文化航母。成为青岛百年历史上最具代表意义的文化符号之一,被评为中国十大剧院。
青岛体育中心,顺利承接了第十一届全运会青岛5个比赛项目,在全国人民面前接受了检验,至今已经形成“一场+三馆+配套”的基本格局,它的建成实现了青岛体育设施的战略性提升。
三大工程交给国信来干,既是国信作为国企应当承担的责任,更是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信任和重托。责任重于泰山。为完成好务,我反复考虑这些重大工程建设,提出了“保安全、抓质量、促工期、控投资”的投资建设理念。可以说,三大工程对安全、质量、工期、投资的要求相对统一,又各有侧重,我们提出的这十二个字,就是国信人这些年履行使命的基本准则。
保安全、抓质量
高标准承建胶州湾隧道工程,“青黄不接”终成历史
“青黄不接”这个词,人们都很熟悉,但在青岛却有着特殊的含义。来过青岛的人都了解,青岛与黄岛近在咫尺,却隔海相望,形成了“青黄不接”的态势。1984年,随着青岛经济开发区的奠基,青岛与黄岛的连接已是迫不及待了。为了连接“青黄”两地,市里相继开通了海上轮渡,建设了胶州湾高速公路,一再拉近胶州湾两岸的距离。但年均50多天的浓雾大风天气,使得青黄之间缺少一条真正意义的全天候通道。
2006年1月,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项目正式通过国家发改委核准。喜讯传来,全市人民沉浸在喜悦之中。而当时我的心情,除了兴奋之外,更多的感觉却是心里没底。
作为我国第一批开建的海底隧道,一方面是国内尚无海底隧道的先例,无论工程设计人员、管理人员还是施工队伍,都没有成熟甚至可以借鉴的经验;另一方面这条隧道承载了岛城人民的期盼和城市进步发展的双重重托。我琢磨着,这一工程要实现两个目的。一是顺利通车。二是为我国海底隧道工程积累必要的基础资料,以便后续的工程建设有所参照。但胶州湾隧道建设规模宏大,地质、水文条件复杂多变,同时做到以上两点又谈何容易?回顾整个建设历程,国信团队面临着严峻的施工环境和未知风险,经历过无数个不眠之夜。
建设海底隧道,最核心的问题就是确保安全和质量。
安全风险规划、识别、估计、应对和监控贯穿了胶州湾隧道勘探、设计、施工全过程。我们针对性地提出9种安全风险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突水涌泥风险。胶州湾隧道跨海域段有3950米长,地质条件非常复杂,跨越18个断裂带。断裂带直接影响隧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是突水部位最为集中的地带。为摸清可能的突水部位,地质勘探工作的组织必须做到细致周密、万无一失。我们邀请到国内顶尖地质专家,他们中有6位来自两院院士。理论上讲,掌握了大量的勘探数据支持后,后期的设计、施工也就有了准确的依据和保障,具备了现场作业的基本前提。但实际中,我们为防止突水等突发事件发生,还邀请资深专家和设计大师,先后召开50余次专题研讨会对设计、施工方案进行反复研讨和论证,制定了一系列预案,采取了综合超前预报手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还招标确定一家专业队伍监督各种预案的应急响应和规范作业,为现场施工再织一张安全防护网。
透水量是反映隧道工程质量的一个关键指标。胶州湾隧道每天透水量是4000吨,远小于设计标准,不足同类项目透水量的一半。之所以能够做到这样的质量标准,这和前期我们所做的充分的功课是有直接联系的。地质调查、红外探水、地质雷达、超前探测、仰拱栈桥、局部注浆、帷幕注浆、全断面超前帷幕注浆多措并举,这才保证了胶州湾隧道的设计使用年限100年。
为保证一流的施工质量,一线的施工工人同样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这里不得不讲到一个故事。2008年春节,我按惯例到工地查看情况。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大多工人都已经回家团聚,留在工地上的工人也都在宿舍里休息,而我走进隧道后却看到了感人一幕。一个四川籍的小青年正握着风枪在打炮眼,满身灰尘,风枪在他瘦弱的身子对比之下略显沉重,看着他时不时地参看作业规范,坚持按标准钻完最后一个炮眼,作为业主也作为父辈,使我不由心生感动。
作为我国最长的海底隧道,胶州湾隧道从设计、施工到管理,业内一无实践,二无经验,三无规范,一切都是在“三无”困境中摸索进行。这就是从一开始我们就强调:“前期准备工作无论怎样充分也不过分”的原因。时任市领导对前期地质勘测高度重视,不顾海上作业的颠簸与危险,亲自登上勘测船检查海底地质勘测结果,听取勘测情况汇报。在整个建设过程中,我们将诸多高风险可能梳理成22个课题,投入科研经费4500多万元,申请了国家“863计划”课题2项,专利技术12项。我们整理编写的《青岛胶州湾隧道工程科研与实践》等隧道建设系列丛书,以及一大批科研管理成果问世,部分科研成果已在高铁工程中推广应用。
从2006年12月27日正式开工算起,胶州湾隧道历时54个月的施工终于建成投用。在2011年6月30日的通车仪式上,我想到当初的两个愿望成为现实,心情万分感慨。胶州湾隧道不仅实现预期贯通,还建立起一套相对完整的隧道设计、施工、管理技术体系。中国科学院孙钧院士这样评价道:“它的建成标志着我国走出了由隧道大国迈向隧道强国最坚实的一大步,对我国隧道工程的全面发展和提高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胶州湾隧道的顺利通车,有力地促进了胶州湾两岸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推进了同城一体化进程,长期制约青岛发展的“青黄不接”瓶颈问题得到彻底破解。
抓质量、保品质
高标准建设青岛大剧院,文化航母横空出世
我出生在青岛,成长在青岛,又因为自己酷爱大提琴的缘故,对青岛的文化艺术底蕴自然也多一些了解。青岛又被称为“音乐之岛”,中国的第一把小提琴是由青岛市立中学(现青岛一中)音乐教师王玫制作的。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有声电影都在青岛首映,青岛也是最早公映外国影片的城市之一。青岛独特的山海灵气、自然景观与建筑特色,曾经孕育并吸引了一批文化名人,名人故居遍布城市的角落。然而,随着青岛和国际上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却始终没有一处能够代言城市艺术素养的“凝固的音符”。音乐基础设施的落后,阻碍了音乐人才的成长和整体音乐水平的再提升。
青岛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要建设一批标志性的文化设施”,青岛大剧院的建设被提上政府工作日程。
而高标准承建青岛大剧院,是国信集团的又一光荣任务。记得前任总经理张镇德第一次谈起大剧院时这样讲到,2004年9月份的一天,忙碌了一天的他,正要吃晚饭,突然接到市领导电话,要他马上去一下,他心头一紧,知道市长又要给加新担子了。见到市长后,市长凝重的说,青岛改革开放20多年了至今没有一个像样的演出场所,经市里研究,准备由国信负责建设大剧院,对你们的要求就是要建设国内一流、市民满意的大剧院,具体规模、标准、投资你回去抓紧调研,起草报告汇报吧。
在我看来,要么不干,要干就要建最好的大剧院,打造百年工程、文化地标。但大剧院工程是建筑学、美学、声学等十几个学科的高度集成,涉及到上百种工艺要求,到底怎么干、干成什么样我们也没有底。声效是一个评判剧院质量优与劣最直接、最核心的元素。我听一位专家这样讲过,一个一流品质的大剧院对自然声的要求相当高。在不使用扩音设备的情况下,台上撕一张纸、掀一本书、落一枚硬币的声音,坐在最后一排的听众都要能听到。显然,建设青岛大剧院的突出特点就是要追求高质量,高品质。
我们要树立世界眼光,坚持国际标准,发挥本土优势。这就是我当时的信念。
国信马上组织大剧院建筑设计方案全球公开征集。德国GMP建筑事务所从应征的中、英、法、德、加拿大5个国家的7家单位中脱颖而出,其首席设计师麦哈德·冯·格康先生亲自主持了青岛大剧院的建筑方案设计。青岛大剧院的建设基本上是百分百的尊重了设计意图。设计师巧妙把握青岛山与海的元素,有机地运用了巨石与白云的构思,屋顶恰似两架庞大的钢琴,设计创意的确独树一帜。但这种造型设计对配套的酒店设施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日照遮挡,不得不说这是个遗憾。我找到设计院,市领导也亲自出面,但是GMP设计主创人员坚持不肯签字。他们对这个作品的执着到了痴狂的程度,这种精神打动了我们,最终大剧院的建筑设计完整的实现了设计意图,彰显了国际元素、本土优势。
整个建设过程可以说是“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我们优选了国内实力一线位置的上海建工与青建集团联合体组织施工。还有近40家一流专业队伍参与建设,它们均来自各自领域的王牌铁军。为体现精工细作,工期就要有保障。而当时来自外界方方面面的压力很大,大多的要求就是大剧院要缩短工期,提前亮相,市民百姓对此也有很高的呼声。而我当时坚持的原则是,可以科学促工期,但绝对不能刻意压缩大剧院的工期。这一点得到市领导的支持,大剧院的建设工期历时5年又2个月,于2010年10月竣工,可以说是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
青岛大剧院的建成树立了一系列的行业标杆。该项目采用桁架结构格栅铝板屋面,板幅面积、铝板用量、结构复杂程度堪称业界之最。大剧院内声效也终于实现了我们的既定目标。歌剧院、音乐厅和戏剧场分别为不同的艺术形式设计,它们要求的混响时间均达到各艺术门类国际公认的最佳指标。我们专门做了实验,特意安排工作人员在舞台上撕一张纸,结果在500平米范围内对角线的位置上可以清楚地听到撕纸的声音,当时我们的喜悦可以说是难以言表。现在,观众听音乐会的音乐完全是建筑自然声。
凭借出色的设计、高超的施工工艺和一流的质量控制,青岛大剧院工程荣获我国建筑行业最高质量荣誉——“鲁班奖”。2013年10月12日,“第十届艺术节剧院建设与综合运营高峰论坛”在山东济南召开的,备受关注的中国十大剧院评选结果揭晓,青岛大剧院名列其中。评选组委会对青岛大剧院的颁奖评语是:华北地区仅次于国家大剧院的第二大剧院。
促工期、控投资
高标准承建青岛体育中心,功能配置国内一流
清晰地记得2006年11月16日这一天。市里紧急决定由国信来承担体育中心的建设任务。体育中心肩负着第十一届全运会5个比赛项目的承办任务,要在全国人民面前亮相。当时体育馆虽说已经开工,但只是完成主体框架。游泳跳水馆建筑方案未定,综合训练馆甚至还没选址。这时的场馆筹备工作已经过去了将近两年,而后边怎么干、干什么一切都是未知,这可是一场硬仗。到了晚上,市领导打来电话了:建辉啊,你别忐忑了,这件事你们国信是干也得干,不干也得干,这是市长办公会反复研究的决定。
作为一个老青岛人,我何况又不清楚市领导迫切建设体育中心的深意呢。青岛辉煌的体育史可以追溯到建国前。青岛最早的中华足球队,曾夺得1929——1930年度青岛国际足球锦标赛冠军。近几年,青岛赢得足球之城、体育之乡、游泳之乡等一系列美誉。但青岛的体育设施却整体落后,与青岛这座城市极不相称。借十一届全运会的东风,建设一座现代化的体育场馆,这是市委市政府和青岛市民的一个愿望。
军令如山倒。我在集团范围物色挑选专业骨干组成项目团队,先是垫付资金恢复现场作业,这样很快就扭转了体育场停工的局面。但游泳跳水馆建筑方案还没敲定,之前提交的几轮方案都被退了回来,市领导认为缺乏海洋元素,反映不了青岛特色。眼看时间一天天过去,整个团队都坐不住了。
2007年2月份的一天,我带队和建设班子飞往成都,直奔体育设施设计的最权威部门,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对话设计单位高层。黎佗芬总建筑师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他是国家级设计大师,是建筑设计界的国宝,在仔细了解了我们的困难后,要求我们提供一些青岛的海螺、贝壳以给他们创作提供灵感。两天后,一批海产品被火速寄到成都。很快,西南院提供了第一轮草图。紧接着,西南院按照我们要求又提供了五个成形的建筑方案。所有工作都在快节奏地进行。随后,市里专门拿出半天时间召开专题会,经过激烈讨论,研究确定了国信提报的体育中心修建性详细规划,其中就包括游泳跳水馆方案,综合训练馆也明确了选址,那是体育中心全运场馆建设整体提速的一个关键转折。接下来便是紧张的设计深化、工程招标。9月份,游泳跳水馆、综合训练馆在社会各界的热切期盼中开工了,但这时距全运会开幕只剩两年的时间。
体育中心工程的最大特点就是工期紧,工期紧同时带来了投资控制难的问题。但是国信团队不仅如期完成任务,并且将项目投资控制在合理水平。更重要的是,在如此紧张的工期要求和投资压力下,确保了场馆设施的功能水平全国一流。
体育馆造型取意“宝石”,由法国喜邦公司、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联合设计,成为我国体育建筑领域中西合璧的代表作。游泳跳水馆造型取意“贝壳”,与宝石体育馆形成“宝贝”组合。馆内硅藻土水处理系统可与“水立方”相媲美。综合训练馆设的标准固定冰场是一大突出亮点,它的建成为我国体育实施“北冰南展”战略迈出了关键一步。后来配套建设的运动员公寓,训练、康复设施一流,其中从美国进口的水下跑步机、低氧训练房是除国家体育总局之外,在地方第一家配备的高端康复训练设备。目前已经成为华东地区有重要影响训练基地和国内外体育文化活动交流中心。
工程建设期间还有一件特别让我欣慰的事,我们为了不破坏自然生态和景观效果,对体育中心内的一处天然湖进行了最大面积的保留,为此多次调改临近的游泳跳水馆和运动员公寓方案和选址,付出了不小的代价,这个天然湖就是现今体育中心的点晴之作——“贝壳湾”。现在回头看当时的决策和投资都是值得的。
2009年10月28日,全国第十一届运动会完美谢幕,青岛体育中心共诞生奖牌81枚。全运会的举办大大提升了体育中心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青岛体育中心的建成实现了青岛体育设施布局的优化和战略提升,它不仅能够承接国内外重大赛事,还是青岛开展全民健身和娱乐休闲的重要场所。
行胜于言,国信集团也正是本着这种精神一路走来,用实际行动完成了青岛市委、市政府交办的三大重点工程任务。使其始终处在一个安全、有序、可控的轨道之上,全部实现零伤亡事故的目标。不仅如此,近年来,国信集团还推行“三个转变”,导入“动力单元”现代管理理念,相继实现了三大项目由投资、建设向运营的顺利转型。胶州湾隧道自通车以来,运行平稳有序,车流安全顺畅。按照我们监测的数据,目前日均运送乘客达16万人次,车流量年均递增26.5%,成为连接青岛与黄岛间最快速、最便捷、最经济、最环保的唯一一条全天侯“黄金通道”。青岛大剧院成功牵手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每年有200余场文化精品搬上舞台,拉近了市民与高雅艺术的距离;自办“大剧院艺术节”、“崂山艺术讲堂”已经成为青岛特有的文化品牌。在体育中心的运营上,我们坚持“政府主导、公益优先、市场运作”,开辟了国内大型体育中心运营中的青岛模式,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连年保持上升势头,成为北方城市第一家通过ISO9001/14001双认证的大型体育中心。
有人曾把国企形象地比作是“共和国的长子”。国信作为青岛的国企之一,自然也就是青岛这座城市的长子。长子的使命就该是担当,为这座城市担当,为这座城市的市民担当。在未来的路上,国信人必将以其敬业、担当、自律、奉献精神,献身使命,再创佳绩,伴随着青岛这座城市一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