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信健行在基层|温暖的“海天之窗”

2025-08-06

前言

6月30日,青岛国信集团“笃信健行在基层”主题演讲活动圆满落幕。选手们围绕活动主题,讲述基层一线的奋斗足迹,诠释党建文化的深刻内涵,彰显国信人的使命担当等一幕幕精彩令人久久回味。下面,让我们跟随着选手们的深情讲述,一起走进国信故事……


演讲者  黄楹

我想带大家透过一扇特别的“窗口”,看见一座城市的温度——这扇窗,是海天大酒店前厅部的姑娘们用微笑擦亮的服务之窗;这扇窗,是她们爱岗敬业、忠诚担当,为五湖四海的宾客打开的“青岛之窗”。

而在这扇窗的背后,正镌刻着“笃信健行”这四个字的生动含义——



寒风中的“笃信健行”

去年腊月的一个寒夜,北风裹着雪花砸在酒店玻璃上。在我加完班准备离开时,酒店门前的一幕却让我愣住了——几个姑娘正弓着腰,将沉重的行李箱一件件往行李车上摞。她们的工装被汗水浸透,呼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凝成薄霜。

“姐,今天大会的客人航班延误,刚刚才落地……”前厅部的董文婷喘着粗气解释,手指已经冻得通红,紧紧攥着客人沉重的行李。我赶紧抓起手套加入她们,却在触到行李箱的瞬间,被寒意刺得骨头生疼。

搬运途中,我听到她的低声叮嘱:“3号箱贴了‘易碎’,要竖着放”“那位坐轮椅的阿姨住1803,明早提前十分钟送早餐”……她们的对话像精密的齿轮,咬合着每一个细节。

零下五度的寒风里,我们一趟趟往返,手指冻得发麻,却没人抱怨。离开酒店时,我问她累不累,她却笑着说:“虽然累,可每次看到客人微笑的样子,我们就觉得值了。”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笃信健行”从来不是单一的口号,而是深夜灯火下的每一次弯腰,是寒风中的每一滴汗水,是平凡岗位上的无声坚守。



用指尖“看见”青岛

今年春天,一位盲人客人独自入住酒店。前厅部经理祁飞注意到他进门时茫然的神色,便悄悄调整了整个服务流程——她放慢语速,小心翼翼地指引方向,提前安排保洁阿姨撤走房间里多余的家具,当客人在行政酒廊摸索桌面时,“恰好”将水杯递到他手边。

第二天,客人轻声问:“能和我讲讲青岛的海吗?”祁飞没有照本宣科,而是召集团队连夜赶制了一套立体卡片:崂山的轮廓用凸起的线条勾勒,八大关的落叶用细沙粘贴,奥帆中心的帆船则用棉线编织。当客人触摸到卡片时,他眼眶湿润:“我虽然看不见海,但摸到了青岛的温度。”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为庆祝生日的孩子制作“许愿星”玩偶;为蜜月夫妻布置铺满玫瑰花瓣的房间;为赶早班机的客人打包暖心早餐……前厅部的姑娘们却笑着说:“服务不是流程,是用心看见那些‘看不见的需求’。”



纱布下的“勋章”

今年旅游饭店大会期间,一场意外让所有人揪心——前厅部的刘媛媛被沸水烫伤手臂,医生要求静养两周。可第二天,她就裹着纱布出现在大堂。

中午时分,一位女性顾客突然接到电话:留守老家的孩子从楼梯摔下骨折。她抓着手机浑身发抖,前来大堂寻求帮助,但所有车辆都在接送贵宾……突然,一只缠着绷带的手高高举起:“我去送!”刘媛媛的声音斩钉截铁。

三个小时车程,她一路帮客人提行李、改签机票,甚至用四川方言安慰她:“嬢嬢莫慌,我陪您到家。”

一周后,我们收到一个沾着泥土的包裹。打开是四川腊肠、花椒,还有一幅蜡笔画:一家四口开心地笑着,旁边歪歪扭扭地写着“海天之间一个家”和“谢谢海天姐姐”。这位客人在电话中说:“护士问娃儿咋个不哭,她说海天姐姐手痛都没有哭,我要像她一样勇敢。”

如今,这件特殊的画作贴在了前厅部办公室的墙上,每当新员工驻足凝视,经理总会指着画说:“服务不是做英雄,而是让客人觉得,哪怕在最无助的时刻,海天永远是他们的‘家’,当每个陌生人推开这扇门时,都能感受到家的安心。”



一扇窗,一束光,一座城

同事常说,海天大酒店的灯光像不灭的星火。但在我心里,它更像一面窗户。这扇窗没有边框,却框出了“笃信健行”的筋骨——笃的是信念,行的是担当;信的是初心,健的是脚步。

此刻,“全国巾帼文明岗”的奖牌静静挂在墙上。它没有华贵的装裱,却比任何宝石都珍贵,因为它的光泽,来自每一句“海天之间一个家”的承诺。

是的,个体的力量或许渺小,但当每个人的“笃信”汇聚成河、每份“健行”凝结成路时,便组成了这扇展示青岛魅力、山东服务的温暖窗口。

未来,或许还会有无数个风雪交加的寒夜,有无数次措手不及的挑战,但只要我们始终以“笃信”为灯、以“健行”为舵,国信这艘“成就城市梦想”的巨轮,必将穿越浪潮,驶向更壮阔的蓝海!


撰稿:会展酒店公司  王凡

编辑:王照宇

审核:祁文利



首页 > 企业文化 > 国信故事 > 正文